針對傳統機械制造企業對創新創造成果保護缺乏有效手段、食品產業對假冒多發影響食品安全和企業聲譽維權成本高效益低及人工智能與新能源行業對知識產權保護認知不足等疑難困惑、痛點盲點,我局調研人員與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與研發人員、代理機構項目負責人員共同獻策,就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策略構建、專利信息數據庫(地圖)的建立以及專利分析預警與挖掘布局的開展,展開深度討論交流,引導企業要以《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貫標工作為抓手,以知識產權保護為突破,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借助政府扶持政策和結合代理機構專業的服務,打造一支觀念前瞻、預防為主、制度完備、保護前置和手段多樣的知識產權防護工作機制,促進知識產權保護全方位、全部門、全領域的滲透,并提出了重在實踐中探索形成可借鑒可復制的保護經驗。
調研中,郭永明副局長指出:知識產權不僅是智力成果再現,更是企業經濟增長的重要工具,在多方式保護企業核心技術的同時,還應積極展開以核心專利布局和海內外市場拓展相互結合的知識產權“圈地”行動,在專利質量價值的挖掘、專利的資產化運用和知識產權創新創造能力提升上下功夫,最大化推動與促進企業知識產權高端經濟模式轉型和發展。
原文閱讀:https://mp.weixin.qq.com/s/aFOOqYjwn0y2lBPc5lwuTg